行业动态

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行业动态
全部 36 公司动态 0 行业动态 36

定位他人是否侵犯隐私权?

时间:2025-05-18   访问量:2319

    在中国现行法律框架下,未经授权的定位行为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,具体法律边界与风险如下:

    一、法律定性标准

    核心侵权行为‌

    未经当事人同意,通过GPS跟踪、基站定位、车辆轨迹分析等手段获取行踪信息,属于《民法典》第1032条界定的隐私权侵害行为。

    若将获取的行踪信息用于传播或牟利,可能同时触犯《刑法》第253条之一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”。

    刑事犯罪门槛‌

    非法获取行踪轨迹信息累计达50条以上即构成犯罪,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。

    案例:南京某“私家侦探”因非法安装GPS追踪运钞车及个人,被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批捕。

    二、合法例外情形

    场景合法性条件法律依据

    警方调查需持法定手续(如搜查令)《刑事诉讼法》第152条

    企业员工管理劳动合同明确授权且设备用途合规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第13条

    紧急救援医疗机构或家属申请警方协助《民法典》第1026条

    三、典型风险与后果

    刑事责任风险‌

    上海董某团伙通过GPS定位、跟踪等方式非法获取公民行踪信息并牟利,主犯被判有期徒刑。

    2024年司法数据显示,同类案件平均刑期达1.8年,罚金3-10万元。

    民事赔偿责任‌

    受害者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,2024年江苏法院判决的同类案件平均赔偿金额为3.8万元。

    技术反制趋势‌

    鸿蒙OS等系统已集成反追踪协议,可自动阻断非法定位信号;

    车载GPS探测器普及率超40%,大幅提升隐蔽定位的实施难度。

    四、权利救济途径

    立即报警‌:发现被非法定位时,第一时间固定证据(如GPS设备、监控录像)并向公安机关报案;

    民事起诉‌:通过法院主张隐私权损害赔偿,可申请诉前禁令停止侵权行为;

    行政举报‌:向网信办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涉事机构违法经营行为。

    特别提示‌:2025年修订的《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条例》明确将“深度伪造定位技术”纳入禁止范围,违者最高可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。建议通过司法程序或授权第三方合规机构解决定位需求,避免法律风险。

上一篇:梅州私家侦探如何定位对方

下一篇:梅州侦探抓出轨一般多少费用

推荐城市 北京 南京 无锡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